家,是一個加油站。每當我工作一天,身心疲憊的時候,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到家里,父母一句溫馨的叮囑,愛人一絲甜蜜的眼神,孩子一個嗔怪的撒嬌,都會讓我身心輕松,信心滿滿。
家,又是一彎避風港。當我在外為生活奔波,不順心或受了委屈,甚至情感上受了傷,都可以躲到家里,讓溫情洗去煩惱,讓親情撫平創(chuàng)傷。
家,是一盞燈火。無論我漂泊到哪里,離家有多遠,心中只要有這盞燈,我就不會迷失方向,總會找到回家的路。
而良好的家風,是一個家的靈魂,是一個家的基石。勤儉忠厚,老實做人,潛移默化地在我們的心里養(yǎng)成一種習慣,形成一種溫良恭儉讓的家風家規(guī)。下面是我年輕時,幾個啼笑皆非的小故事,也許其中就能看出某些溫暖而又閃光的東西。
我初中三年級的時候,有一次,安徽人民廣播電臺農(nóng)村節(jié)目組舉辦一個國慶征文,我的一篇散文《瓜好月圓 人美》獲獎,并在電臺播出。當時得到80元稿費,我屁顛屁顛地去商店買了一套紅色帶杠子的球衣,還買了一雙白色的運動鞋。晚上從鎮(zhèn)上放學回家,穿著白球鞋,腳步好像輕快許多,一陣風似的跑回家。媽媽看著我,一言不發(fā),繼續(xù)忙手中的農(nóng)活。等到吃晚飯的時候,一家人圍坐在一起,媽媽走到我的面前,抬手狠狠地甩了倆耳光。說:“我還沒死,你就穿白鞋給我戴孝啊?” 我眼淚汪汪,委屈地把眼光移向姐姐,似乎想從姐姐那找到答案。姐姐是一個純樸的女孩,從沒上過學,不認得字,平日對我們幾個姊妹都十分疼愛。姐姐拉著我說:“我們這里,長輩去世時,家人才能穿白色鞋。這是規(guī)矩。父母在世,孩子們是不能穿白鞋的,這叫不孝。”
從那以后,我再也沒有穿過白鞋了,直到母親去年過世,一家人才像舉行儀式一樣,在哀樂聲中,統(tǒng)統(tǒng)換上白球鞋,給辛勞一生的老母親送行。
我們這代人,童年的時候,物質(zhì)生活都很貧乏。盼著過年,是我們最開心的事。因為過年了,我們就有好吃的,就有新衣服穿。我們家,是兄弟姊妹6個,全靠父母在生產(chǎn)隊里掙工分過日子,日子過得緊巴巴的。每到入冬,隊里農(nóng)活少了,父親、母親、哥和姐他們輪流手工紡織棉花、織布。那時,家家都有一輛或兩輛紡車。這種布,媽媽叫它“家織布”。過年了,媽媽就會親手用自家紡的棉布,做上一兩件新衣裳。擱現(xiàn)在,依然是搶手貨,全棉的,純手工。那是一種棉質(zhì)的呵護啊,溫暖貼心。因為我在姊妹里排行老三,所以新衣服就可能沒我份,當然,哥哥們穿過的不算太舊的衣服,我是可以得到一件的。媽媽說:新老大,舊老二,縫縫補補才是老三老四的。心里不覺有點不愉快。有一年大年初一,我早早爬起來,想搶弟弟們的先,為了點燃那一小掛鞭炮。當我起床時,看見床頭放著一件新衣服,那是媽媽縫給哥哥的。我賭氣地把衣服扔到哥哥的床上,說:“你的衣服,干嘛放在我的床上?”哥哥揉了揉睡眼朦朧的眼睛,懶懶的說:“三弟,你過年后要上學讀書了,以后就是一個文化人,不能老是穿舊的衣服。免得同學們瞧不起你。呵呵”原來是哥哥乘我睡著了,悄悄把他的新衣服放到我的床上,送給我穿了。
古有孔融讓梨,今有哥哥讓衣。
這就是我們家的規(guī)矩,也算是一種家風吧。希望我的孩子,也能這樣默默地遵守家規(guī),自尊自強,一代一代地,把好的家風傳承下去!